- 最新进展
- 产品信息
一、什么是MHC四聚体技术?其核心原理与H-2Kb的背景是什么?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四聚体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末由John Altman和Mark Davis等人开创以来,彻底改变了免疫学家检测、定量、分离和分析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方式。这项技术的诞生,使得原本难以捉摸的、能够识别特定抗原肽的T细胞,变得可以直接“看得见”和“数得清”,为细胞免疫学研究树立了一座里程碑。该技术的核心原理巧妙地利用了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的高亲和力结合特性(结合常数高达10^15 M^-1)。首先,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表达目的MHC-I类分子(如小鼠的H-2Kb)的重链和轻链(β2微球蛋白)。在体外折叠过程中,将一段生物素化酶序列(BirA酶底物序列)连接在MHC重链的羧基端,并与特定的抗原短肽(epitope)和β2微球蛋白共同孵育,形成稳定的pMHC复合物。随后,利用BirA酶对这段序列进行生物素标记。最后,一个荧光标记的链霉亲和素分子(拥有四个生物素结合位点)与四个生物素化的pMHC复合物结合,从而形成一个荧光标记的、四价的pMHC复合物,即MHC四聚体。
这个四价结构是其成功的关键。相比于单价或二价的pMHC复合物,四聚体与T细胞受体(TCR)的结合具有更高的亲合力(avidity),这种多价结合能够克服TCR与pMHC之间固有的低亲和力,从而稳定地结合到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的表面,使其能够被流式细胞术等检测方法灵敏地识别出来。而H-2Kb则是来源于C57BL/6等品系小鼠的MHC-I类等位基因分子,是在小鼠免疫学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子之一。无数重要的病毒抗原、肿瘤抗原和自身免疫抗原的表位都被鉴定出由H-2Kb分子呈递,例如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的gp33-41肽段、卵清蛋白(OVA)的SIINFEKL肽段等。因此,H-2Kb四聚体成为了研究小鼠模型内CD8+ T细胞免疫应答的不可或缺的强大工具,广泛应用于感染免疫学、肿瘤免疫学、自身免疫疾病和疫苗开发等领域。
二、H-2Kb四聚体的制备流程是怎样的?其中有哪些关键的技术环节?
H-2Kb四聚体的制备是一个精细且需要严格质量控制的多步骤生物工程过程,其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后续实验的特异性和可靠性。整个流程始于质粒构建与蛋白表达。首先,需要将编码H-2Kb重链(其C末端已融合BirA酶底物序列)、β2微球蛋白以及特定抗原肽(如OVA257-264, SIINFEKL)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中,通常采用原核表达系统(如大肠杆菌)来大量表达这些蛋白组分。形成的包涵体经过变性、纯化后,获得高纯度的单一组分蛋白。
接下来是最为关键的体外重折叠与复合物形成步骤。将变性的H-2Kb重链、β2微球蛋白和过量存在的抗原肽在适当的氧化还原缓冲液中混合,通过精确控制条件,使它们正确折叠并组装成完整的、肽段填充的pMHC复合物。这个步骤的效率通常不高,但通过优化缓冲液成分、温度、时间和各组分的比例,可以最大化功能性复合物的产量。折叠成功的复合物与错误折叠的聚集体或未复合的组分可以通过尺寸排阻色谱(SEC)进行分离纯化。
获得纯化的pMHC复合物后,便进行生物素化反应。利用BirA酶在特定条件下催化生物素共价连接到H-2Kb重链C端的底物序列上。此反应必须彻底且高效,因为生物化效率直接决定了最终四聚体的产率和质量。反应完成后,需要通过透析或脱盐柱去除未反应的游离生物素,以防止其竞争性地干扰后续与链霉亲和素的结合。
最后是四聚化与纯化。将生物素化的pMCM复合物与带有荧光染料(如PE、APC、FITC等)的链霉亲和素按精确的摩尔比例混合。由于一个链霉亲和素分子有四个结合位点,它会自发地与四个pMHC分子结合,形成荧光标记的H-2Kb四聚体。最终的产物需要经过再一次的SEC或超滤纯化,以去除未结合的pMHC单体或聚集体,确保获得均一、稳定的四聚体试剂。整个制备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通过SDS-PAGE、HPLC、Western Blot或分析性SEC等手段进行严格的质量检定,以确保最终产品的效价和特异性。
三、H-2Kb四聚体技术在科研中有哪些核心应用?
H-2Kb四聚体技术的出现,为免疫学家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直接窥视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世界的窗口,其应用几乎渗透到了细胞免疫学的每一个角落。首先,在T细胞的直接检测与定量方面,流式细胞术结合H-2Kb四聚体染色使得无需经过体外再刺激,即可直接在外周血、脾脏、淋巴结或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中检测并精确计算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的频率。这是评估免疫应答强度的最直接方式,远超ELISpot或细胞内因子染色(ICS)等依赖于细胞功能的方法的灵敏度。更重要的是,在检测的同时,可以结合其他细胞表面标志物(如CD62L, CD44, CD127, KLRG1)的抗体染色,对这群细胞进行更深入的表型分析,从而鉴定出它们的分化状态(如 naïve、效应器、记忆前体、终末分化效应器或中枢记忆、效应记忆亚群)和功能潜能,为理解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
其次,该技术是分离活细胞的金标准。通过流式细胞分选术(FACS),可以基于四聚体结合信号,将高度纯化的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群体分选出来,用于后续的下游分析。这些活细胞可以立即用于体外功能实验(如杀伤 assay、增殖实验)、过继性细胞治疗(ACT),或者进行单细胞测序(scRNA-seq)、TCR测序(TCR-seq)等组学研究,从而在转录组和TCR克隆水平上揭示其异质性和克隆动态。
在感染免疫学中,利用装载了病毒肽段(如LCMV的gp33、流感病毒的NP366)的H-2Kb四聚体,可以精确追踪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过程中抗原特异性CTL的反应动力学、功能耗竭状况以及记忆形成的过程。在肿瘤免疫学中,利用装载了肿瘤相关抗原(TAA)或肿瘤新生抗原(neoantigen)肽段的H-2Kb四聚体,可以评估荷瘤小鼠体内抗肿瘤T细胞的频率、浸润程度及其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抗PD-1抗体)治疗前后的变化,是评估免疫治疗疗效和探索耐药机制的关键工具。此外,在自身免疫病和疫苗研发中,该技术也用于鉴定致病性或保护性的T细胞群体,评估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的强度和质量。
四、使用H-2Kb四聚体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哪些关键问题?
尽管H-2Kb四聚体技术非常强大,但要获得可靠和可重复的结果,必须对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的诸多细节给予极大的关注。首要的考虑是表位选择与肽段亲和力。四聚体检测的前提是目标T细胞克隆的TCR能够识别由H-2Kb呈递的特定肽段。因此,必须确保所选肽段是经由H-2Kb分子自然加工和呈递的,并且与H-2Kb具有足够高的结合亲和力以形成稳定的pMHC复合物。低亲和力的肽段可能导致复合物不稳定,产生高背景噪音或假阴性结果。
样本处理与染色条件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中之重。细胞活性至关重要,死细胞会非特异性结合四聚体和抗体,造成背景升高。因此,必须在整个样本制备过程中使用新鲜的细胞并优先选用轻柔的分离方法,并在染色体系中加入死活染料进行排除。染色必须在冰上低温进行,以阻止内吞作用造成的信号内化或丢失。孵育时间、四聚体浓度(需要预先滴定确定最佳浓度)以及洗涤步骤都需要严格优化和标准化。此外,由于四聚体分子量巨大,其染色过程通常需要比常规抗体染色更长的时间(如室温30-60分钟或4度1小时)。
设门策略与背景信号区分是流式细胞术分析中的核心挑战。四聚体阳性群体有时可能非常稀少(如在初始小鼠或某些肿瘤模型中),且其信号强度分布可能很宽。正确设定阳性和阴性门需要丰富的经验,并且必须设置一系列严谨的对照,包括:1) 未免疫或无关肽段负载四聚体染色的对照:来自未免疫小鼠的样本或使用无关肽段制备的四聚体染色,用于确定背景结合水平;2) 肽段脉冲对照:将已知数量的抗原肽段脉冲到来自未免疫小鼠的细胞上,然后用特异性四聚体染色,可作为阳性对照;3) 抗体阻断对照:使用抗CD8抗体或抗TCR抗体预处理细胞,应能阻断四聚体的结合,从而验证结合的特异性。最后,需要警惕的是,某些活化状态的T细胞或某些T细胞亚群可能通过非TCR机制(如与某些 lectin 相互作用)发生非特异性结合,通过设置Fc阻断和使用合适的对照可以有效识别和排除这些干扰。
五、H-2Kb四聚体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随着免疫学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H-2Kb四聚体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和进化,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多元化、高通量化和功能化几个维度。多色四聚体技术是当前最显著的趋势。通过使用结合了不同荧光染料(如PE、APC、BV421、FITC等)的链霉亲和素,可以制备出不同颜色的四聚体。这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在同一个样本中同时检测针对多种不同抗原表位(例如来自同一病原体的多个优势表位,或来自肿瘤的多个新生抗原表位)的T细胞应答,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效率和信息量,便于绘制复杂的T细胞免疫图谱。
高通量筛选与谱系分析是另一个前沿方向。将四聚体技术与编码标签(如DNA条形码)相结合,开发出了“四聚体池”技术。即用大量(几十至上百种)装载了不同肽段的pMHC四聚体(每种四聚体携带一段独特的DNA条形码)同时染色样本,然后通过流式细胞分选分离出所有四聚体阳性的细胞,最后通过测序解码其结合的DNA条形码,即可一次性筛选出该样本中存在的所有特异性T细胞群体所识别的抗原。这项技术对于发现新的病原体抗原、肿瘤新生抗原或自身免疫抗原具有革命性意义。
最后,技术的发展也致力于增强亲和力与功能鉴定。例如,“ streptamer ”和“ dextramer ”等技术对经典四聚体进行了改进,前者利用一种对生物素亲和力可逆的修饰链霉亲和素,使得在分选细胞后可以通过添加游离生物素来解离四聚体,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细胞功能的干扰;后者则使用一个巨大的葡聚糖骨架连接更多的荧光染料和pMHC复合物,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特别适用于检测低亲和力的TCR。此外,将四聚体技术与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增殖染料或转录因子染色相结合,可以在检测T细胞特异性的同时,直接评估其功能状态,实现了表型与功能的无缝对接。总之,H-2Kb四聚体及其衍生技术将继续作为免疫学研究的中流砥柱,在不断的技术迭代中帮助我们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T细胞免疫的世界。
点击下方的产品货号,直达官网详情页供您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