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进展
在生命科学、药物研发和临床诊断领域,准确、快速地评估细胞活力是至关重要的基础工作。在众多检测方法中,发光法细胞活力检测以其高灵敏度、出色的线性范围和操作简便性,成为了科研与工业界的“金标准”之一。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一技术,看它如何“照亮”细胞的生命活动。
一、 核心原理:ATP——细胞的“能量货币”
发光法细胞活力检测的核心,在于检测一种名为三磷酸腺苷(ATP) 的分子。ATP是细胞内最直接的能量载体,被誉为“能量货币”。一个关键的生物学事实是:只有活细胞才能合成并维持一定水平的ATP;当细胞死亡时,ATP会迅速被降解消失。
基于这一原理,检测技术利用了萤火虫体内的一个经典生化反应:
萤光素酶 + 萤光素 + ATP + O₂ → 氧化萤光素 + AMP + PPi + CO₂ + 光
在这个反应中,ATP是产生光信号的必需底物。产生的光信号强度与样品中ATP的浓度成正比,而ATP的浓度又与样品中活细胞的数量成正比。因此,通过测量光信号的强度,我们就可以精确地反推出活细胞的数目。
二、 标准操作流程
一个典型的发光法细胞活力检测实验(如使用常见的CellTiter-Glo®试剂盒)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
细胞培养与处理: 将细胞接种在培养板(如96孔板)中,待其贴壁或适应后,给予待测药物、化合物或其他处理因素。
-
平衡与加样: 将培养板与检测试剂从冰箱中取出,恢复至室温,以确保反应效率稳定。然后,将等体积的检测试剂直接加入到每个含有细胞的培养孔中。
-
裂解与孵育: 通过振荡混匀,试剂中的高效裂解成分会迅速破坏细胞膜,释放出细胞内的ATP。同时,反应体系中的萤光素酶等成分与ATP发生反应,产生光信号。通常需要避光孵育10-30分钟,以使信号稳定。
-
信号检测: 使用具有发光检测功能的多功能酶标仪读取每个孔的光信号值(RLU,相对光单位)。
三、 主要优势与特点
与其他细胞活力检测方法(如MTT、CCK-8等吸光度法)相比,发光法具有显著优势:
-
超高灵敏度: 能够检测到极少量的细胞(可低至几个细胞),非常适合低细胞数或微量样本的实验。
-
宽广的线性范围: 信号强度与活细胞数量在几个数量级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使其既能检测细胞增殖,也能检测细胞毒性。
-
均质检测模式: “加样-混合-检测”一步完成,无需多次洗涤或更换液体,操作简便,易于实现自动化高通量筛选。
-
无放射性、安全性高: 不同于传统的放射性同位素法,发光法不使用有害物质,对操作者和环境友好。
-
干扰小: 由于检测的是特异性化学反应产生的光,培养基中酚红的颜色、化合物自身的颜色或轻微浑浊对结果的干扰远小于吸光度法。
四、 典型应用场景
发光法细胞活力检测技术应用极其广泛:
-
药物筛选与药效评估: 高通量筛选抗癌药物、抗生素或其他细胞毒性化合物的效力。
-
细胞增殖与毒性分析: 研究生长因子、激素或环境因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或评估纳米材料、化学品的细胞毒性。
-
免疫学研究: 检测CTL(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或NK(自然杀伤)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
-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 在疫苗生产、细胞治疗等领域,用于监测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活细胞密度和存活率。
-
3D细胞培养模型分析: 其均质检测的特性使其能够有效穿透并裂解小的3D细胞球,提供更准确的整体活力数据。
五、 注意事项与局限性
尽管功能强大,但在使用该方法时也需注意以下几点:
-
ATP水平波动: 细胞的代谢状态、处理因素可能影响其ATP水平,需注意处理时间,避免将代谢抑制误判为细胞死亡。
-
酶活性影响: 反应依赖于萤光素酶的活性,极端pH、温度或某些化合物可能会抑制酶活,需通过设置对照进行甄别。
-
信号稳定性: 光信号会随时间衰减,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并保持各孔检测时间一致。
-
仅反映活力,不区分机制: 该方法能告诉你细胞是死是活,但不能解释细胞死亡的机制(如凋亡、坏死等),通常需要与其他检测方法(如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联用。
六、 总结
发光法细胞活力检测,通过巧妙利用自然界中萤火虫发光的原理,将细胞内不可见的“能量流”转化为可定量测量的“光信号”,为我们提供了一把精准、高效的细胞生命状态标尺。随着检测试剂和设备的不断进步,它将继续在生物医学的各个前沿领域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照亮科学家们探索生命奥秘与攻克疾病的前行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