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F Canine:犬眼球震颤的检查与治疗新进展
眼球震颤是指双眼发生的非自主性运动,表现为眼球的晃动或跳动。在犬科动物中,这一病症同样存在多种细分类型,包括先天性眼球震颤(又称幼犬眼球震颤综合征,Infantile Nystagmus Syndrome,INS)、伴斜视的隐性或显性眼球震颤(现称融合发育不良型眼球震颤,Fusional Maldevelopment Nystagmus Syndrome,FMNS)、获得性眼球震颤(Acquired Nystagmus,AN)以及特殊类型的眼球震颤如点头痉挛(Spasmus Nutans)等。
- 最新进展
- 产品信息
最新进展
眼球震颤是指双眼发生的非自主性运动,表现为眼球的晃动或跳动。在犬科动物中,这一病症同样存在多种细分类型,包括先天性眼球震颤(又称幼犬眼球震颤综合征,Infantile Nystagmus Syndrome,INS)、伴斜视的隐性或显性眼球震颤(现称融合发育不良型眼球震颤,Fusional Maldevelopment Nystagmus Syndrome,FMNS)、获得性眼球震颤(Acquired Nystagmus,AN)以及特殊类型的眼球震颤如点头痉挛(Spasmus Nutans)等。尽管这些眼球震颤在肉眼观察下均呈现为眼球晃动,但通过每秒 1000 张照片的高速摄像机记录,可发现其运动形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眼震波形往往对应着不同的发病原因。

一、犬先天性眼球震颤概述
犬先天性眼球震颤指的是幼犬在出生后 6 个月内出现的非自主性、有节律的异常眼球运动,这种异常眼运动会对犬的视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在犬群中,先天性眼球震颤的发病率虽缺乏全面的统计数据,但在兽医临床实践中,尤其是在犬眼科诊疗中较为常见。
目前,犬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的基因研究发现,部分基因的突变可能与犬眼球震颤有关,同时视网膜发育异常也被认为是潜在的致病因素之一。这些研究为深入理解犬先天性眼球震颤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线索,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在临床实践中,对犬眼球震颤的认识更多侧重于其临床表现和检查诊断方法。
二、犬眼球震颤的眼运动记录技术
在对犬眼球震颤进行临床检查的基础上,眼球运动记录技术(Eye Movement Recording, EMR)是一项关键的检查手段。采用如 EyeLink 1000 plus 等设备(采样频率高达 1000Hz,精确度达 0.25 度),能够精准采集犬眼球运动的细微特征,为诊断和评估提供丰富的信息。
通过 EMR 技术,可获取以下关于犬眼球震颤的重要信息:一是眼球震颤的类型,明确犬所患眼球震颤属于哪种细分类型;二是眼球震颤的幅度,了解眼球晃动的范围大小;三是眼球震颤的频率,即单位时间内眼球晃动的次数;四是眼球震颤的中央凹注视时间,这一指标与视功能密切相关;五是眼球震颤的中间带,即眼球震颤幅度最小的注视位置;六是眼球震颤的集合阻止情况;七是眼球震颤周期变化,如周期性交替性眼球震颤(Periodical Alternate Nystagmus,APAN);八是眼球震颤的震颤视功能。其中,眼球震颤视功能是一项重要的新技术,对评估犬眼球震颤的视功能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三、犬眼球震颤视功能(NAF)量化技术
犬眼球震颤视功能(Nystagmus Acuity Function, NAF)量化分析是根据眼球震颤运动的速度、波形和注视时间长短计算得出的,能够反映犬在眼球震颤状态下的最佳视力。它并非通过眼球震颤的频率和幅度就能简单表达的参数,进行 NAF 量化分析需要严格的左右眼定标,并且要求设备具备至少 250Hz 以上的采样频率。
目前,已开发出准确、快速且简单易用的自动眼震视功能(Automated Nystagmus Acuity Function, ANAF)分析软件,该软件适合在兽医临床中应用。ANAF 分析能够敏锐地反应犬眼球震颤功能的细微变化,无论是开展犬眼球震颤的相关研究,还是进行临床诊疗工作,ANAF 分析技术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为精准评估犬眼球震颤的视功能状态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四、犬眼球震颤的治疗新进展
(一)非手术治疗方法
在犬眼球震颤的非手术治疗方面,存在多种探索方向。基因治疗在改善一些先天性眼部疾病视功能方面展现出潜力,为犬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部分药物如巴氯芬(Baclofen)、加巴喷丁(Gabapentin)和美金刚(Memantine)在临床应用中,对个别类型的犬先天性眼球震颤显示出一定的疗效;眼局部用药布林佐胺(Brinzolamide)被发现能够提高犬的眼球震颤视功能;三棱镜在部分患病犬的治疗中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有助于改善其视觉体验;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能够暂时性地减轻犬的眼球震颤症状。然而,对于绝大部分犬眼球震颤患者而言,仍然需要依靠手术治疗来改善病情。
(二)手术治疗方法
犬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方法多样,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间带转位术(Shifting of Null Zone),又称代偿头位矫正术,通过对眼外肌进行缩短和后退操作,使患病犬的惯用注视眼位(中间带)扭转至正前方第一眼位,以改善其视觉功能和头部姿势。代偿头位的类型多样,包括面部左右转动、下颌内收或上举、头部左右倾斜,甚至存在复合头位等情况。
第二种手术方法是通过手术造成外隐斜,以此诱发集合阻止,从而减弱眼球震颤的程度。第三种是眼外肌超常量后退术,该手术方式能够明显减弱眼球震颤的强度。第四种是眼外肌断腱再缝合术(Tenotomy and Reattachment, T&R),简称 T&R 术。这种手术不改变眼外肌附着点的位置和肌肉的力量,也不会刺激眼运动系统的适应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眼球震颤视功能,减弱眼球震颤强度。有观点认为该手术的治疗作用是通过改变眼外肌本体感受器的输入实现的,但临床实践表明,该手术的治疗效果并非对所有患病犬都能达到满意效果。第五种是向眼外肌注射药物,通过增强集合阻止,或对特定时期的患病犬注射相应药物来减弱眼球震颤。
五、犬眼球震颤的相关研究进展
在犬眼球震颤的研究领域,关于本体感觉与眼球震颤的关系是研究的热点之一,众多研究对此展开了深入探索。目前普遍认为,犬眼外肌的本体感觉信息来源于眼外肌的终端栅状小体(Palisade endings),这些信息通过三叉神经传递至眼运动控制中枢,参与接下来眼运动的设计和计算,是眼运动控制的主要传入性信息来源。面部感觉刺激(包括接触眼镜、震动和电刺激)与眼本体感觉共享三叉神经通路,通过影响眼外肌本体感觉输入来减轻眼球震颤症状。
不过,近期有研究报道接触镜对犬眼球震颤并无明显作用,同时眼外肌的终端栅状小体的功能是感觉性还是运动性也存在争议,这使得 T&R 术的理论基础受到了挑战。有研究者发现,眼球震颤患病犬眼外肌的终端栅状小体数量有所增加,但眼球震颤状态下眼外肌本体感觉是增强还是减弱,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明确答案。目前在临床上,还缺乏有效的检测眼本体感觉的方法。若能通过研究明确犬眼球震颤与本体感觉的相关性,建立起测定眼本体感觉的方法,将有助于根据患病犬的本体感觉状态预测手术预后,为其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已有观察发现,舌表面刺激可引起犬眼球震颤明显减弱,这与面部感觉刺激影响眼球震颤的报道相符,分析认为这种影响可能是通过本体感觉的参与实现的。但为何不同患病犬受到的影响存在差异,有的眼球震颤可减弱 50% 左右,而有的仅减弱 10% 左右,这是否与本体感觉的功能状态相关,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明确犬眼球震颤与本体感觉的相关性。
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