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进展
- 产品信息
- 参考文献
一、IL-11的基本特性
IL-11是一种由多种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包括骨髓基质细胞、成骨细胞、滑膜细胞、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和滋养细胞等。其分子量约为23KD,是造血微环境中一个多功能的调节因子。IL-11不仅属于白细胞介素家族,还被归类于IL-6细胞因子超家族,是一种具有促炎作用的蛋白。
IL-11通过与细胞膜上的IL-11Rα和gp130受体复合物结合,从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这种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确保了IL-11能够精准地作用于目标细胞。
二、IL-11的主要功能
促进血小板生成:IL-11能够刺激骨髓中的巨核细胞增殖和成熟,从而增加血小板的生产。这对于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尤为重要,因为化疗常导致骨髓抑制和血小板减少,增加出血风险。研究显示,使用IL-11治疗的患者,其血小板计数可在7到14天内显著增加。
调节免疫系统:IL-11对多种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有影响,能够增强这些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在抗感染和抗肿瘤反应中,IL-11起到辅助作用。
抗炎作用:尽管IL-11具有促炎性质,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也能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来减轻炎症症状。这一特性使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等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潜力。
促进组织修复:IL-11被发现具有促进某些损伤组织修复的作用,例如促进胃黏膜和心肌的修复。此外,它还支持骨骼健康,通过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助于骨质形成和骨骼修复。
影响衰老过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IL-11在衰老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抑制IL-11信号通路可以显著改善老年小鼠的健康寿命,延缓衰老。这一发现为开发全新抗衰老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IL-11在医学中的应用
IL‑11 表达增加与一系列疾病病理有关
-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
SSc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炎症和心脏、肾脏、皮肤、肺部及胃肠道的弥漫性纤维化有关。尽管该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但适应性免疫系统,特别是自身反应性T细胞和B细胞产生的自身抗体,与发病机制相关。细胞因子分泌,尤其是来自巨噬细胞和T细胞的,被认为与疾病的起始和进展有关。研究发现,SSc患者血清中IL-11水平升高,且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和肺成纤维细胞培养物中IL-11表达也较高,但IL-11在不同器官中众多免疫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在疾病不同阶段的表达尚未有报道,IL-11在SSc中的致病作用尚未确定。
- 哮喘(Asthma)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和成人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但遗传和环境因素是复杂的危险因素。呼吸道病毒感染或空气中的环境暴露,如烟草烟雾和污染物,也会增加患哮喘的风险。哮喘的免疫发病机制复杂,包括过敏性嗜酸性粒细炎、非过敏性嗜酸性粒细炎、1型和17型中性粒细炎以及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尽管这些发病机制存在多种潜在因素,但炎症在导致气道上皮细胞损伤、黏液细胞增生、纤维化、平滑肌质量增加和气道壁增厚中起着关键作用,最终导致气流受限。研究发现,与非哮喘对照组相比,哮喘患者的支气管活检标本中IL11 mRNA和IL-11蛋白表达显著更高,且与哮喘的严重程度直接相关。
-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COPD是一种由不可逆的气流阻塞定义的气道多因素疾病。环境污染物如吸烟与遗传易感性相互作用导致疾病发病机制。此外,环境风险因素的暴露与黏膜炎症有关,导致上皮细胞增生、黏液产生、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募集以及组织修复的改变。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重塑、气道增厚,最终导致气流受阻。IL11基因与COPD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影响胃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现已确定,IBD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黏膜免疫系统的不适当激活。对定植于胃肠道的大量微生物的耐受与对自身抗原的免疫之间的平衡由单层IECs调节。这种上皮屏障通过细胞增殖、凋亡调节和适当的微生物检测来维持。在CD患者中,IL-11主要由炎症回肠中的激活成纤维细胞(CD14+ PDGFRA+)表达。
- 银屑病(Psoriasis)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遗传和环境因素是多因素之一。最近的研究表明,IL-17/IL-23通路在银屑病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这导致了针对这些细胞因子的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的使用。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非病变和病变皮肤中IL11 mRNA表达水平相当。
- 牙周炎(Periodontitis)
牙周炎是一种由牙齿上细菌斑生物膜积累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这会引发宿主的免疫反应。其发病机制复杂,包括遗传、环境和自身免疫触发因素。研究发现,慢性牙周炎或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龈沟液(GCF)中IL-11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 胰腺炎(Pancreatitis)
胰腺炎是一种无菌性炎症,可能会发展为全身性炎症反应和多器官衰竭。研究发现,与轻度胰腺炎患者相比,重度胰腺炎患者的血清IL-11浓度升高。
-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
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关节。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被认为会导致针对关节源性自身抗原的自身免疫反应,产生自身抗体和自身反应性T细胞。RA患者关节肿胀是由滑膜膜的炎症引起的,这与免疫细胞的浸润和激活同时发生。许多研究表明,局部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包括TNFα、IL-1、IL-6和IL-17,在炎症关节中起着病理作用,这些细胞因子目前都是生物治疗的目标。RA患者的滑膜组织和液体中分别检测到IL11基因和IL-11蛋白。
-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
MS是一种与脱髓鞘和神经退行性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尽管MS的病因尚不清楚,但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被认为与疾病发病机制有关。动物模型和MS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CNS巨噬细胞、驻留小胶质细胞和激活的T淋巴细胞参与免疫介导的脱髓鞘,这有助于轴突退行性。研究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临床孤立综合征(CIS)患者(这可能是MS的首个迹象)以及复发缓解型MS(RRMS)的活动期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中IL-11显著增加。
- 糖尿病(Diabetes)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紊乱,其特征是血糖水平高。一般来说,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T1D)和2型(T2D)。T1D与胰岛素缺乏有关,而T2D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是驱动T1D和T2D发病机制的关键机制之一。在T2D患者的胰岛周围检测到组织炎症,包括细胞因子产生增加和免疫细胞浸润-。最近对10名T2D患者和38名非糖尿病个体的胰岛进行的微阵列分析显示,糖尿病细胞中IL-11上调。
四、未来展望
目前,关于IL-11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抗IL-11疗法正处于纤维化肺病等疾病的早期临床试验阶段,未来可能为确定IL-11抑制对老年人衰老病理的影响提供转化机会。此外,通过食物抑制IL-11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被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IL-11/STAT3信号通路。然而,这些研究结果仍需进一步验证和确认。
综上所述,IL-11作为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造血、免疫调节、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的深入了解,IL-11在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未来,抑制IL-11信号通路可能成为延缓衰老、治疗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使用IL-11或其相关疗法时,也需关注其潜在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
- Ka Yee Fung; Cynthia Louis; Riley D. Metcalfe; Clara C. Kosasih; Ian P. Wicks, et al.Emerging roles for IL-11 in inflammatory diseases. Cytokine,(2022).
- Sebastian Schafer; Sivakumar Viswanathan; Anissa A. Widjaja; Wei-Wen Lim; Aida Moreno-Moral, et al.IL11 is a crucial determinant of cardiovascular fibrosis. Nature,(2017).
- A. Widjaja, J. Dong, E. Adami, S. Viswanathan, B. Ng, L.S. Pakkiri, S. P. Chothani, B.K. Singh, W.W. Lim, J. Zhou, S.G. Shekeran, J. Tan, S.Y. Lim, J. Goh, M. Wang, R. Holgate, A. Hearn, L.E. Felkin, P.M. Yen, J.W. Dear, C. L. Drum, S. Schafer, S.A. Cook, Redefining IL11 as a regeneration-limiting hepatotoxin and therapeutic target in acetaminophen-induced liver injury, Sci. Transl. Med. 13 (597) (2021).
- Lehmann, J. Schmitz, M. Weissenbach, R.M. Sobota, M. Hortner, K. Friederichs, I. Behrmann, W. Tsiaris, A. Sasaki, J. Schneider-Mergener, A. Yoshimura, B.G. Neel, P.C. Heinrich, F. Schaper, SHP2 and SOCS3 contribute to Tyr-759-dependent attenuation of interleukin-6 signaling through gp130, J. Biol. Chem. 278 (1) (2003) 66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