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进展
- 产品信息
引言
骨骼并非静止的“钢筋混凝土”,而是一种在一生当中不断“翻新”的动态组织。执行“拆迁”任务的正是破骨细胞(osteoclast)。研究破骨细胞的分化与功能,对于阐明骨质疏松、肿瘤骨转移及骨折延迟愈合的发病机制至关重要。然而,原代破骨细胞难以扩增、寿命极短,因此体外诱导成为主流研究手段。本文将结合最新实验方案,系统梳理破骨细胞的体外分化策略。
一、分化原理速读
- 细胞来源
RAW264.7 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表达 M-CSF 及其受体 c-fms,只需外加 RANKL 即可启动分化。
骨髓单核细胞(BMMs):需同时补充 M-CSF 与 RANKL。
- 关键信号轴
M-CSF → c-fms(促进前体细胞增殖、诱导 RANK 表达)
RANKL → RANK → NFATc1(主转录因子,启动破骨特异性基因:Trap、Ctsk、Dc-stamp 等)
OPG 作为“诱饵受体”可阻断 RANKL,负向调控分化。
二、实验路线选择
方案 |
优点 |
缺点 |
适用场景 |
RAW264.7 |
无需分离动物组织,周期短,重复性好 |
为永生化细胞,可能丢失部分原代特征 |
高通量药物筛选、信号通路验证 |
BMMs |
更接近生理状态,可进行基因修饰或共培养 |
操作复杂,批次差异大 |
机制研究、微环境互作实验 |
三、RAW264.7 快速分化流程(6孔板示例)
Step 1细胞培养前期准备
- 选用细胞系:采用RAW 264.7细胞系。
- 配置培养基:使用DMEM高糖培养基,其中添加10%胎牛血清(FBS)以及1%抗生素(例如青霉素 - 链霉素)。
- 设定细胞生长环境:将细胞置于5% CO₂、37℃的培养箱内进行培养。
Step 2 细胞接种步骤
- 细胞获取与制备:从RAW 264.7细胞中获取细胞,通过消化法或使用细胞刮刀轻柔刮取细胞,制成细胞悬液。
- 接种细胞:将细胞悬液接种至6孔板中,每孔接种约5 × 10⁵个细胞,确保细胞分布均匀。
- 细胞贴壁培养:让细胞贴壁生长,一般培养过夜,以确保细胞生长状况良好。
Step 3 诱导因子添加
- 培养基更换与因子添加:于次日,弃去原有培养基,加入新鲜的含有M-CSF(25ng/mL)、RANKL(100ng/mL)的完全培养基,以此诱导RAW细胞向破骨细胞方向分化。
Step 4 细胞培养及分化过程
- 持续培养与观察:继续在含有RANKL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培养周期通常为5 - 7天。在此期间,每隔2 - 3天更换一次培养基,同时保持RANKL浓度恒定。同时,需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会逐渐发生融合,最终形成多核细胞。
四、BMMs 经典分化流程(24 孔板示例)
Step 1 骨髓细胞提取
① 取 6–8 周龄 C57BL/6 小鼠股骨、胫骨;
② 1 mL 注射器 PBS 冲洗骨髓腔3 次,收集液体于离心管中,300g 4℃ 离心5 min,弃上清。
(注: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细胞机械损伤);
③ 70 μm 筛网过滤,1500 rpm 离心 5 min;红细胞裂解液处理 5 min,PBS 洗涤 2 次。
Step 2 BMMs 贴壁筛选
(1) 细胞重悬与离心:使用5 mL含10%胎牛血清(FBS)的α-MEM培养基将细胞重悬,离心后去除上清液。
(2) 细胞接种与培养:用5 mL含25 ng/mL M-CSF和10% FBS的α-MEM培养基重悬细胞,转移至6孔细胞培养板(每孔对应一只小鼠细胞),置于37°C、5% CO2培养箱中过夜培养。
(3) 细胞纯化与扩增:收集培养上清液并离心,弃去含有红细胞和粒细胞的上清液,用5 mL含50 ng/mL M-CSF的完全培养基重悬细胞,以5×10⁴个细胞/孔的密度接种至24孔板(每孔1 mL),继续培养2-3天后,贴壁细胞即为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Ms)。
Step 3 破骨细胞诱导
(1) 弃上清液,用无菌 PBS 清洗 2 次。使用含有 50 ng/mL M-CSF 和 50 -100ng/mL RANKL 的完全培养基进行诱导分化;
(2) 细胞每 3 天换一次液,并补加因子 25 ng/mL M-CSF 和 50-100 ng/mL RANKL,4-6 天后进行诱导鉴定。
五、破骨细胞“身份认证”
- 形态学
- 相差显微镜:≥3 核巨细胞,边缘可见“皱褶缘”。
- 鬼笔环肽染色:F-actin 形成“封箱带”。
- 功能标志物
- TRAP 染色:胞浆酒红色阳性。
- 骨吸收实验:羟基磷灰石/牛骨片出现吸收陷窝,可用 SEM 或共聚焦 3D 重建。
- 分子水平
qPCR/WB:Trap、NFATc1、CTSK、DC-STAMP 表达显著上调。
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现象 |
可能原因 |
对策 |
分化率低 |
RANKL失效或浓度不足 |
分装冻存,避免反复冻融;梯度测试 20–100 ng/mL |
背景高 |
血清质量不佳 |
更换批次或改用已验证的 FBS |
细胞脱落 |
骨片或涂层板处理过度 |
降低超声功率,缩短清洗时间 |
过度分化致细胞死亡 |
成熟破骨细胞寿命本就很短 |
实验窗口控制在 24 h 内完成检测 |
- 诱导培养基现配现用,37 ℃ 预热可减少细胞应激。
- RAW264.7 对 RANKL 反应呈“全或无”模式,建议设 0、25、50、100 ng/mL 梯度。
- 若研究药物对破骨细胞的影响,最佳给药时间为 Day 0(早期阻断)或 Day 3(后期抑制)。
- 如需共培养(如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可在 Transwell 体系中加入成骨细胞上清或直接接触培养。
结语
掌握破骨细胞的体外分化技术,是打开骨代谢研究大门的“金钥匙”。希望本攻略能帮助实验新手少走弯路,也欢迎老手们留言分享更多独家技巧。愿大家的破骨细胞都又大又圆,TRAP 染色红得发紫!
相关产品推荐:
货号 |
品名 |
M-CSF Protein, Mouse |
|
RANK L/TNFSF11 Protein, Mouse(破骨专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