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肿瘤相关MHC四聚体解锁新抗原研究的潜力
肿瘤相关抗原(TAAs)常用于诊断,但它们也存在于正常组织中,限制了其治疗价值。相比之下,新抗原——源自肿瘤特异性基因突变的肽段——仅于癌细胞中表达。这一独特性质使其成为以最小副作用根除肿瘤的理想靶点。
- 最新进展
- 产品信息
引言
过去十年,癌症免疫疗法已与手术、化疗和放疗并列为重要的癌症治疗手段。通过利用免疫系统靶向和清除癌细胞,免疫疗法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展现出显著疗效。虽然肿瘤相关抗原(TAAs)常用于诊断,但它们也存在于正常组织中,限制了其治疗价值。相比之下,新抗原——源自肿瘤特异性基因突变的肽段——仅于癌细胞中表达。这一独特性质使其成为以最小副作用根除肿瘤的理想靶点。然而,我们如何有效识别并靶向这些新抗原?MHC四聚体作为一种强大工具,能够精确检测和分析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
什么是新抗原?它们是如何被呈递的?
新抗原是在正常组织中不存在、但通过基因组突变、RNA异常剪接、翻译后修饰或病毒开放阅读框等机制在肿瘤中产生的外源蛋白。这些抗原由肿瘤细胞上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加工并呈递。
新抗原的旅程始于其被蛋白酶体消化成肽段。这些肽段通过TAP(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被运输至内质网(ER),在ER中与MHC-I分子结合。对于MHC-II呈递,肽段在经过内体区室中不变链降解后,被加载到MHC-II复合物上。形成的肽段-MHC(pMHC)复合物随后展示在细胞表面,并可通过T细胞受体(TCR)被T细胞识别。
这一复杂过程凸显了MHC四聚体(多聚pMHC复合物)在可视化和分离识别特定新抗原的T细胞中的重要性。通过荧光标记这些四聚体,研究人员可以高精度地识别和研究稀有的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
为什么新抗原是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
新抗原具有两大优势:肿瘤特异性和免疫原性。由于它们不在健康组织中表达,靶向新抗原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脱靶毒性。此外,靶向新抗原的T细胞避开了中枢耐受机制,使其成为抗肿瘤免疫的有效介质。
新抗原可分为两种类型:
私有新抗原:个体患者所特有。
公共新抗原:在不同患者和癌症类型间共享。
私有新抗原支持个性化治疗,而公共新抗原则为“现货型”治疗提供了机会。然而,它们的识别需要借助MHC四聚体等复杂工具来验证T细胞反应并指导治疗开发。
如何识别和验证免疫原性新抗原?
利用新抗原的第一步是识别免疫原性候选物。新一代测序(NGS)技术(包括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和RNA测序)的进步使得能够全面分析肿瘤特异性突变。然而,并非所有突变都会产生免疫原性新抗原。关键因素包括:
肽段加工和MHC呈递。
pMHC复合物与TCR之间的亲和力。
计算工具(如NetMHC和NetCTLpan)用于预测MHC结合亲和力,而质谱(MS) 可直接鉴定MHC结合的肽段。但仅凭计算预测是不够的。必须通过MHC四聚体、ELISpot分析或T细胞活化实验等进行实验验证以确认免疫原性。
MHC四聚体如何推动新抗原研究?
MHC四聚体在以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检测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通过用荧光标记的四聚体染色T细胞,研究人员可以定量和分离稀有细胞群体。
评估T细胞功能:将四聚体染色与功能分析(如细胞因子产生)相结合,可深入了解T细胞的效力。
监测免疫治疗反应:四聚体可以追踪治疗期间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动态变化。
例如,在过继细胞疗法(ACT)中,四聚体有助于识别和扩增反应性T细胞。在疫苗开发中,它们用于评估对新抗原疫苗的免疫反应。
当前的挑战和未来方向是什么?
尽管前景广阔,仍存在若干挑战:
肿瘤异质性:新抗原表达在肿瘤内部存在差异,需要采用多重四聚体策略。
TCR亲和力:低亲和力相互作用可能被标准四聚体漏检。
技术复杂性:四聚体的生产需要专业知识和资源。
未来的创新可能包括:
高通量四聚体筛选以分析多样化的新抗原库。
与单细胞技术整合以关联T细胞特异性和功能状态。
开发个性化四聚体用于临床监测。
结论
新抗原代表了癌症免疫治疗的一个前沿领域,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特异性和疗效。MHC四聚体的应用对于将新抗原发现转化为治疗方法至关重要,从验证免疫原性到指导患者分层。随着技术的发展,将四聚体与多组学方法相结合,将深化我们对抗肿瘤免疫的理解,并加速下一代免疫疗法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