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进展
- 产品信息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被誉为“生物导弹”,其核心设计理念是利用抗体的靶向性,将高细胞毒性的小分子药物(Payload)精准递送至肿瘤细胞内部,从而实现高效杀伤并降低全身毒副作用。然而,一款成功的ADC药物,其疗效绝非简单的“抗体”加“毒素”,关键在于连接子(Linker)稳定性和抗体能否被高效内化(Internalization)并在胞内被及时降解(Degradation)以释放Payload。
一、 为何内化与降解检测至关重要?
在ADC的作用机制中,内化与降解是承上启下的核心步骤:
- 内化(Internalization):ADC与细胞膜表面的靶抗原结合后,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等途径进入细胞,形成内体(Endosome)。
- 降解(Degradation):内体逐渐酸化并成熟为溶酶体(Lysosome),在溶酶体内丰富的蛋白酶和酸性环境下,抗体部分被降解,同时裂解型的连接子断开,释放出游离的有效载荷(Payload),进而发挥杀伤作用。
二、 核心检测技术汇总
目前,针对内化和降解的检测技术多样,可根据检测原理和目的进行分类应用。
1.基于pH敏感染料的内化效率检测
原理:pH敏感染料在中性pH环境下无荧光,一旦进入酸性胞内环境(pH<6),荧光强度显著增加。将抗体标记pH敏感型试剂后,其荧光强度与内化程度直接相关。
优势:背景信号极低,灵敏度高,特别适合高通量筛选(HTS)。
应用:96或384孔板形式的大规模抗体库初筛。
早期内体到溶酶体 |
晚期内体和溶酶体 |
||
荧光试剂 |
pH敏感试剂 Green |
pH敏感试剂 Red |
pH敏感试剂 Deep Red |
常用滤光片 |
FITC |
PE |
Cy5 |
激发/发射波长 (nm) |
509/533 |
560/585 |
640/655 |
信噪比 |
![]() |
|
|
光稳定性 |
|
|
|
亮度 |
|
|
|
pKa* |
6.5 |
6.5 |
5 |
多色标记 |
是 |
||
应用 |
流式细胞术、荧光显微镜和高通量筛选(HCS) |
||
共定位试剂 |
|
EGF-Alexa Fluor 488 (UA011307) |
Lysotracker Green DND-20 (UA079025) |
即用型 |
|||
胺反应性染料 |
|
|
*信号出现在环境 pH 达到 pKa 之前。
验证数据:
2.基于细胞杀伤的内化效率检测- DT3C重组蛋白
DT3C是一种重组表达的融合蛋白,与抗体Fc端高度亲和,结合后的DT3C分子在抗体被内吞时一同进入细胞。DT3C释放出具有毒性的DT,阻断蛋白翻译过程,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通过MTT, WST-1, UA-Glo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UA070103)等方法,检测细胞活力或细胞死亡情况,从而评估抗体的内化效率。
货号 |
产品名称 |
DT3C (Diphtheria toxin & spg 3C domain) Protein, Corynephage beta |
|
UA-Glo Luminescent Cell Viability Assay/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 |
3.降解与Payload释放检测技术
1)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
原理:目前金标准方法。通过高灵敏度的质谱技术,直接定量检测细胞裂解液中释放出的游离小分子Payload及其代谢产物的绝对含量。
优势:灵敏度极高(可达皮摩尔甚至飞摩尔级别),可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最直接的Payload释放证据。
应用:ADC药效评估、连接子稳定性测试、代谢动力学研究。
2)免疫印迹(Western Blot)与免疫沉淀(IP)
原理:利用针对抗体Fc段、独特型(Idiotype)或Payload的特异性抗体,检测细胞裂解液中ADC降解片段或释放的Payload。
优势:可提供降解产物的分子量信息,特异性高。
劣势:半定量,操作繁琐,通量低。
3)报告基因法(Reporter Gene Assay)
原理:构建一种工程细胞系,其Payload(如某种毒素)激活的细胞杀伤效应与一种报告基因(如荧光素酶Luciferase)的活性呈负相关。Payload释放越多,细胞活性越低,报告信号越弱。
优势:功能性地反映Payload的整体生物学效应,通量高。
劣势:是间接检测,易受其他因素干扰。
相关产品推荐:
抗payload抗体
货号 |
产品名称 |
Monoclonal Anti-DXD&Exatecan Antibody |
|
Monoclonal Anti-DM-1&DM-4 Antibody |
|
Monoclonal Anti-MMAE&MMAF Antibody |
|
Monoclonal Anti-Eribulin Antibody |
|
Monoclonal Anti-SN38 antibody |
|
Monoclonal Anti-Dxd/Exatecan Antibody |
部分验证数据:
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货号 |
产品名称 |
UA-Glo® Nano-Steady Luciferase Assay System |
|
UA-Glo® One-luc Luciferase Assay System |
|
UA-Glo® Dual Luciferase Assay System |
|
UA-Glo® Renilla Luciferase Assay System |
|
UA-Glo® Bright Luciferase Assay System |
|
UA-Glo® Steady Luciferase Assay System |
三、 技术整合与未来展望
在实际的ADC研发项目中,通常不会依赖单一技术,而是多种技术联用,相互验证。例如:
初筛阶段:使用pHrodo或流式细胞术进行高通量内化筛选。
机制验证: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内化路径和溶酶体共定位。
终极验证:运用LC-MS/MS金标准方法精确量化Payload的释放量和动力学。
抗体的内化与降解是ADC药物发挥“精准杀伤”效应的命门所在。一套成熟、完善且不断创新的内化与降解检测技术体系,如同为ADC研发人员装上了“火眼金睛”,能够穿透细胞膜,洞察内部的运作细节。通过对这些关键过程的深刻理解和精准量化,研究者能够更高效地筛选出最佳候选药物,优化连接子技术,最终加速开发出更安全、更有效的ADC疗法,造福全球癌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