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进展
B细胞激活因子(BAFF,亦称为BLyS或TNFSF13B)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的一员,是B淋巴细胞存活、成熟及功能的核心调控因子。其信号通路的失调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旨在系统阐述BAFF的生物学功能、信号通路、病理作用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为同行提供一份聚焦于分子机制与研究前沿的概述。
一、 BAFF的分子特征与表达调控
BAFF是一种Ⅱ型跨膜蛋白,可由髓系来源的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 Toll样受体(TLR)或干扰素(特别是I型干扰素)等信号刺激下产生。其通过蛋白酶切作用释放为可溶性活性形式。BAFF的表达受炎症信号网络的精密调控,其中干扰素-α是其在自身免疫病中异常高表达的关键上游诱导因子。
二、 BAFF的受体与核心信号通路
BAFF通过与其三个受体的相互作用发挥功能,这些受体在B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及不同亚群中差异性表达:
-
BAFF受体(BAFF-R):
-
主要负责传递成熟B细胞的生存信号。其与BAFF的结合激活非经典NF-κB通路(依赖于NIK和p52/RelB),并协同调控mTOR及ERK等促生存信号通路。
-
BAFF-R信号的缺失会导致外周过渡期和成熟B细胞的严重耗竭。
-
-
跨膜激活剂及钙调亲环素配体相互作用因子(TACI):
-
在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上表达更为丰富。
-
参与T细胞非依赖性免疫应答、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以及浆细胞分化。TACI信号对B细胞活化具有复杂的双向调控作用,既可提供共刺激信号,也可能在某些背景下介导抑制性信号。
-
-
B细胞成熟抗原(BCMA):
-
主要表达于长寿命浆细胞和浆母细胞。
-
其信号对浆细胞的长期存活至关重要,是维持体液免疫记忆的关键分子。
-
三、 BAFF的生理功能:从发育到稳态维持
-
B细胞发育:在骨髓中,成功完成轻链重排的未成熟B细胞需要获得足够的BAFF-R信号才能继续发育并迁移至外周。这一过程构成了B细胞 repertoire 选择的重要关卡。
-
外周B细胞稳态:BAFF是维持脾脏和淋巴结中滤泡B、边缘区B细胞存活的关键细胞因子。生物体内BAFF的水平与B细胞池的大小呈动态平衡。
-
抗体应答:通过调控生发中心反应、浆细胞分化和存活,BAFF对高效价、高亲和力抗体的产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四、 BAFF的病理作用:自身免疫的驱动机制
BAFF的过表达直接破坏B细胞免疫耐受,其机制涉及多个层面:
-
降低B细胞激活阈值:过量的BAFF信号可增强B细胞受体(BCR)信号,使一些自身反应性B细胞更易被低水平自身抗原激活。
-
打破中枢耐受:高水平的BAFF可使一些本该在骨髓中被克隆清除的自身反应性B细胞突破阴性选择,进入外周循环。
-
维持自身反应性B细胞克隆存活:在外周,BAFF为逃脱清除的自身反应性B细胞提供持续的生存信号,支持其增殖并分化为产生自身抗体的浆细胞。
因此,BAFF信号通路过度活化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pSS)等疾病的重要病理特征。患者血清中BAFF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及自身抗体滴度常呈正相关。
五、 靶向BAFF的治疗策略与研究挑战
基于上述机制,中和BAFF成为治疗自身免疫病的重要策略。
-
贝利尤单抗: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结合可溶性BAFF并抑制其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其在SLE治疗中的成功证实了该通路的致病重要性。
-
双重抑制剂:泰它西普是一种TACI-Fc融合蛋白,能同时中和BAFF和APRIL(一种与BAFF同源的细胞因子)。这为可能存在信号代偿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当前研究面临的挑战与方向:
-
应答异质性:并非所有患者均对BAFF抑制剂产生应答。探索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如特定的B细胞亚群、BAFF/APRIL水平比值等)是实现精准治疗的关键。
-
信号冗余与代偿:APRIL通过TACI和BCMA介导的替代性信号可能是导致耐药的原因之一。研究BAFF与APRIL在特定疾病背景下的相对贡献是未来重点。
-
组织局部效应:研究BAFF在靶器官局部微环境(如肾脏、滑膜)中的产生与作用,对于理解器官特异性损伤机制至关重要。
-
超越B细胞:BAFF对T细胞(特别是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直接或间接调控作用,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仍需深入解析。
结论:
BAFF是B细胞生物学和自身免疫病理学中的一个核心调控分子。对其信号网络的深入理解,不仅揭示了免疫稳态维持的精细机制,也为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靶点。未来的研究将继续致力于阐明其通路的复杂性、个体差异性的基础,并探索更有效的联合治疗策略。
BAFF蛋白在哪买?来优爱蛋白!
-
产品名称: BAFF Protein, Human
-
产品编号: UA040367
-
蛋白名称: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3B,即B细胞激活因子。
-
物种来源: 人
-
产品形式: 重组蛋白,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宿主细胞中表达并纯化而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