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进展
- 产品信息
最新进展
一、引言
肠激酶(ENTK)作为一种具有严格底物特异性的丝氨酸蛋白酶,在生物体内扮演着双重角色。在生理层面,它通过激活胰蛋白酶原调控消化道蛋白质消化;而在病理维度,其在 HeLa 等癌细胞线粒体中的特异性高表达,为癌症诊断提供了潜在生物标志物。然而,细胞内高浓度巯基生物分子(如谷胱甘肽)的干扰,以及线粒体靶向递送的技术壁垒,长期制约着肠激酶的精准检测。近年来,一种基于二硒化物修饰金纳米粒子的荧光传感器(AuNP@DSe-PlinkerTMR)的出现,为突破这一困境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二、肠激酶的生物学意义与检测挑战
(一)功能特性与临床价值
肠激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 DDDDK 多肽序列的专一识别能力,这种特性使其成为生物体内级联反应的 "分子开关"。在正常生理过程中,它是消化酶激活的关键启动子;而在肿瘤微环境中,线粒体肠激酶的异常高表达与癌细胞增殖、能量代谢重构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可作为癌症进展的潜在监测指标。
(二)传统检测技术的局限性
现有检测方法(如 ELISA、HPLC)存在明显短板:难以实现线粒体原位检测,且受生物硫醇干扰严重。多数金纳米传感器依赖 Au-S 键修饰功能基团,而生物硫醇会竞争性结合金表面,导致传感器结构破坏和假阳性信号。同时,常规方法灵敏度不足,无法捕捉癌细胞内低丰度肠激酶的表达差异。
三、新型纳米荧光传感器的设计原理
(一)抗干扰的稳定结构创新
该传感器的核心突破在于采用二硒化物(-Se-Se-)键替代传统 Au-S 键。实验数据显示,在 10 mM 谷胱甘肽(远超生理浓度)环境中孵育 12 小时,Au-S 键修饰的传感器荧光信号增强 16.4 倍(提示结构解体),而 AuNP@DSe-PlinkerTMR 荧光强度几乎无变化,证实二硒化物键能有效抵御生物硫醇攻击,解决了长期困扰的稳定性问题。
(二)线粒体靶向的分子机制
传感器表面修饰的 DDDDK 多肽发挥双重作用:既是肠激酶的特异性底物,其羧基产生的负电荷又能与线粒体膜间隙的正电荷(H + 富集)形成静电吸引,实现主动靶向。共聚焦成像显示,传感器与线粒体染料的共定位系数达 0.91-0.96,远高于常规载体,确保了检测的空间特异性。
(三)信号激活的工作模式
采用 "淬灭 - 激活" 设计:金纳米粒子淬灭表面荧光基团(TMR),当肠激酶存在时,特异性切割 DDDDK 序列使荧光基团脱离,信号恢复且强度与肠激酶浓度正相关,实现定量检测。
四、传感器性能验证与细胞应用
(一)理化性能优势
在生理条件下,该传感器展现三大特性:一是抗干扰能力突出,在高浓度谷胱甘肽或血清中对肠激酶的响应不受影响,而传统 Au-S 传感器信号降低 60% 以上;二是灵敏度高,检测限低至 0.18 U・mL⁻¹,满足低丰度检测需求;三是特异性强,对其他蛋白酶无交叉反应。
(二)细胞内检测效能
细胞实验中,AuNP@DSe-PlinkerTMR 在肠激酶高表达的 HeLa 细胞中呈现强荧光,在低表达的 MCF-7 细胞中信号微弱。即使在两种细胞共培养体系中,仍能清晰区分,荧光信号差异达 10.95 倍;而 Au-S 传感器因假阳性干扰,差异仅 2.51 倍。经生物硫醇清除剂处理后,该传感器信号无明显变化,进一步证实其检测的高保真度。
五、总结与展望
这种基于二硒化物修饰的纳米传感器,通过结构创新和靶向设计,成功解决了肠激酶检测中的稳定性和特异性难题,实现了线粒体原位、高灵敏、抗干扰的精准分析。其不仅为肠激酶研究提供了新工具,更开创了细胞器靶向检测的设计新思路。
未来通过优化响应速度和组织穿透性,有望在活体肿瘤成像、药物筛选等领域拓展应用,为癌症等疾病的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提供有力支撑,推动生物分析技术向更微观、更精准的方向发展。
优爱蛋白(UA Bio),重组蛋白专家
优爱蛋白专注于提供药物研发、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基础科研所需各种蛋白类试剂原材料和服务,包括药物靶点蛋白、免疫检查点蛋白、细胞因子、工具酶、 蛋白定制表达、全长跨膜蛋白开发等。优爱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专业服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靶点蛋白 | 膜蛋白 | 细胞因子 | 酶 | 病毒抗原 | 蛋白定制
南京优爱生物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邮箱:order@ua-bio.com 热线:0571-87565022

产品信息
©2021-2025 南京优爱生物科技研发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9033号-2 浙公网安备33010202004867号

电话:0571-87565022
邮箱:order@starter-bio.com
本网站销售的所有产品均不得用于人类或动物之临床诊断或治疗,仅可用于工业或者科研等非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