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MV MHC四聚体:追踪病毒特异性T细胞应答的金标准

从LCMV感染小鼠到患者肿瘤样本,再到体外刺激系统,每种方法都为理解T细胞功能障碍提供了独特视角。未来研究应注重整合多种模型,并结合单细胞多组学、表观遗传分析等新技术,从而更全面揭示T细胞耗竭的调控机制,为免疫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坚实理论基础。

  • 最新进展
  • 产品信息
最新进展

一、小鼠模型:如何在动物研究中模拟T细胞耗竭?

小鼠模型是研究T细胞耗竭最早建立且应用最广泛的系统。尤其是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克隆13株感染模型,被公认为研究T细胞耗竭的“金标准”。该模型最早由Moskophidis等人在1993年提出,他们发现持续性的病毒感染会导致CD8⁺ T细胞逐渐丧失效应功能,并高表达抑制性受体。

在这一模型中,研究者通常需将表达特定T细胞受体(TCR)的转基因T细胞(如OT-I或P14细胞)过继转移至感染小鼠体内,再在不同时间点(例如感染后8至30天)从脾脏、淋巴结或血液中分离T细胞,进行表型与功能分析。利用荧光标记的MHC四聚体(如H-2Dᵇ/gp33四聚体),可以精确识别并分选病毒特异性的CD8⁺ T细胞,从而分析其耗竭相关分子的表达及功能变化。

尽管如此,该模型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实验周期长(通常需一个月),获得的细胞数量有限(通常需合并多只小鼠的细胞),且物种差异使得结果向临床转化存在挑战。此外,小鼠模型虽可用于机制探索(如利用基因敲除鼠研究特定分子通路),但由于体内微环境复杂,很难完全解析导致T细胞耗竭的因果关系。


二、人体组织分离:如何直接从患者样本中研究耗竭T细胞?

直接从慢性感染或肿瘤患者的组织中分离T细胞,是研究人体内T细胞耗竭的重要途径。早在1999年,研究者就分别从HIV、HCV等慢性病毒感染患者以及黑色素瘤、卵巢癌等肿瘤组织中鉴定出表型耗竭的T细胞。这些细胞普遍高表达PD-1、CTLA-4等抑制性受体,且在体外再刺激时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显著下降。

技术上,通常需将组织样本机械消化为单细胞悬液,之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或磁珠分选获取目标T细胞群体。若已知T细胞针对的抗原表位,还可借助MHC四聚体富集抗原特异性T细胞,从而实现更高精度的分析。

人体组织模型的突出优势在于其真实的病理背景,能够反映局部微环境对T细胞状态的影响。然而,该方法也面临样本可及性低、来源不稳定等挑战。更重要的是,由于伦理和技术限制,我们无法在人体内进行干预或追踪实验,因此难以建立因果关系。近年来,结合患者来源的类器官共培养系统,使得在近似生理环境中研究人T细胞耗竭成为可能,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体外T细胞耗竭模型:如何通过人工刺激模拟耗竭状态?

为克服体内模型的复杂性和样本限制,研究者开发了多种体外诱导T细胞耗竭的方法。这些模型通常基于持续性的TCR刺激,旨在模拟慢性抗原暴露导致的T细胞功能失调。

1. 抗体刺激模型:
最常用的方法是以包被抗CD3/抗CD28抗体的磁珠或平板持续刺激T细胞。例如,Balkhi等人(2018)通过8天的磁珠刺激人外周血CD4⁺和CD8⁺ T细胞,成功诱导出PD-1、LAG-3、TIM-3等高表达、细胞因子分泌减少的耗竭表型。此后,Corselli等人(2022)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案,延长刺激时间至14天,并结合单细胞多组学分析(如表面蛋白检测与靶向RNA测序),全面描绘了T细胞在耗竭过程中的分子变化。

该方法的优势在于操作简便、细胞产量大、重复性好,适用于高通量筛选或机制研究。但需注意过度刺激可能引发细胞凋亡,需在实验中设置适当对照或通过分选去除死细胞。

2. 抗原特异性刺激模型:
为更贴近生理激活,一些研究采用抗原肽段或靶细胞刺激T细胞。例如,用OVA肽段体外刺激OT-I转基因CD8⁺ T细胞,5天后可观察到IFN-γ、TNF-α分泌减少,同时耗竭标志物上升,并出现与终末耗竭T细胞一致的表观遗传特征(如TCF-1下调、TOX上调)。

此类模型虽更接近体内激活方式,但仍需结合MHC四聚体等技术确认T细胞的特异性与纯度,以避免非特异激活带来的干扰。

 

  


四、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模型?三种方法各有什么优劣?

选择研究模型需综合考虑科学问题、技术可行性与转化价值。

小鼠模型 适合机制探索和干预研究,尤其在转基因动物中可进行精准的体内跟踪,但物种差异和周期长度是其主要限制。

人体组织模型 提供最接近真实疾病的状态,适用于生物标志物挖掘和微环境研究,但样本获取困难,且难以进行因果推断。

体外模型 具有可扩展、可控性强的优点,适用于高通量筛选或分子机制研究,但其能否完全模拟体内耗竭状态仍需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哪种模型,MHC四聚体技术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使研究者能够精确识别、追踪和分析抗原特异性T细胞,从而更准确地揭示T细胞耗竭的动态过程。


五、总结与展望

T细胞耗竭研究依赖于多种互补的模型系统。从LCMV感染小鼠到患者肿瘤样本,再到体外刺激系统,每种方法都为理解T细胞功能障碍提供了独特视角。未来研究应注重整合多种模型,并结合单细胞多组学、表观遗传分析等新技术,从而更全面揭示T细胞耗竭的调控机制,为免疫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坚实理论基础。

优爱蛋白(UA Bio),重组蛋白专家

优爱蛋白专注于提供药物研发、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基础科研所需各种蛋白类试剂原材料和服务,包括药物靶点蛋白、免疫检查点蛋白、细胞因子、工具酶、 蛋白定制表达、全长跨膜蛋白开发等。优爱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专业服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靶点蛋白 | 膜蛋白 | 细胞因子 | 酶 | 病毒抗原 | 蛋白定制
买抗体(国产)找优爱 www.ua-bio.com | 团队15年抗体开发经验
南京优爱生物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邮箱:order@ua-bio.com 热线:0571-87565022
公众号
产品信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