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进展
- 产品信息
在神经免疫学领域,MOG蛋白因其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双重重要性而成为研究焦点。它是一种特异性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蛋白质,在维持神经系统健康的同时,也成为一类特定自身免疫疾病的攻击核心。
一、MOG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MOG,全称为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由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少突胶质细胞合成并表达于髓鞘膜的最外层。
其分子结构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由一个跨膜区和一个暴露于细胞外的N末端结构域构成。正是由于其细胞外结构域的暴露性,使得MOG蛋白成为免疫系统易于识别和攻击的目标。
在生理功能方面,研究认为MOG蛋白可能参与髓鞘结构的维持与稳定,并在细胞间通讯及免疫调节中发挥作用,但其确切功能仍需进一步阐明。
二、MOG作为“靶点”的病理机制
在病理状态下,MOG蛋白的核心角色是作为自身抗原。当机体免疫耐受机制失调,免疫系统会错误地产生针对MOG蛋白的自身抗体,即抗MOG抗体。
这一过程引发以下连锁反应:
-
抗体结合:循环于血液中的抗MOG抗体穿过血脑屏障,与中枢神经系统髓鞘上的MOG蛋白结合。
-
激活免疫应答:抗体的结合激活补体系统并招募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引发局部炎症反应。
-
组织损伤:活化的免疫细胞及其释放的炎性因子导致髓鞘结构破坏、少突胶质细胞损伤及轴突损伤,这一过程称为脱髓鞘。
-
功能障碍:髓鞘的破坏直接导致神经电信号传导受阻或延迟,从而产生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由此,MOG蛋白从一种正常的结构蛋白,转变为自身免疫攻击的明确“靶点”。
三、MOG抗体相关的临床疾病
由抗MOG抗体所介导的疾病,被定义为MOG抗体病。这是一种在临床和病理上独立于多发性硬化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
MOG抗体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
视神经炎:视神经的炎症,导致视力下降、眼痛和色觉障碍。
-
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的炎症性损伤,引发肢体无力、感觉异常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一种广泛性的脑和脊髓炎症,常见于儿童,表现为脑病和多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与多发性硬化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基于高特异性检测方法(如细胞底物法)检测血清中的抗MOG抗体,是区分MOG抗体病与多发性硬化的关键依据。这种区分直接影响治疗决策与预后判断,因为MOG抗体病通常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更佳,且疾病进程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