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进展
- 产品信息
- 参考文献
引言
肾上腺素A型受体2(EphA2)属于蛋白酪氨酸激酶的肾上腺素受体亚家族。在正常情况下,EphA2与邻近细胞上的肾上腺素A1(Ephrin A1)相互作用,参与正向和反向信号传递,这一过程也被称为肾上腺素-EphA2双向信号传递。总的来说,EphA2-ephrin A1信号传导在胚胎发育、血管生成和肿瘤发生中调节着多种细胞过程(增殖、生存、迁移、形态、细胞间排斥和粘附),可导致细胞排斥、分离、细胞收缩、失去黏着斑和细胞变圆等排斥性细胞收缩反应。EphA2主要局限表达于成人增殖的上皮细胞。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EphA2在不同癌症中大量表达,且与不良预后、转移和低生存率相关。EphA2积极参与肿瘤进程,以及在大多正常成人组织中的相对低表达,使该蛋白成为癌症的又一潜在治疗目标。
EphA2 的特性
Eph 受体作为受体酪氨酸激酶(RTK)的重要分支,目前已知有 14 种受体和 8 种相关配体。其中,EphA2 受体是一个分子量为 130kDa 的跨膜糖蛋白,由 976 个氨基酸组成。它能够与 8 种 Ephrin A 家族配体相互作用,且对 Ephrin A1 具有较高的亲和性。当 EphA2 与 Ephrin A1 结合后,会触发一种独特的双向信号传导机制。在表达 EphA2 的细胞中产生的正向信号,会促使 EphA2 发生寡聚化和磷酸化,增强其激酶活性,进而导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附着减少,影响细胞的运动、活力和增殖。而在表达 Ephrin A1 的细胞中产生的反向信号,虽然目前了解较少,但普遍认为它具有粘附性,且不依赖于激酶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EphA2 在癌细胞中还展现出配体非依赖性的激酶活性。它可以与 E - 钙粘附素、EGFR、HER2 和整合素等发生二聚化,以一种非经典的方式改变下游信号通路,即便在非磷酸化状态下,也能发挥恶性作用,参与到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在胚胎发育、血管生成等正常生理过程中,EphA2 - Ephrin A1 信号通路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确保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形成与发育。然而,在肿瘤的病理环境中,这一信号通路却被癌细胞利用,成为推动肿瘤恶化的帮凶。
EphA2 在肿瘤中的异常表现及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EphA2 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现高表达状态,如前列腺癌、肺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卵巢癌、乳腺癌和皮肤癌等。其高表达与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紧密相关,意味着更高的转移潜能和更短的生存期。EphA2 不仅是肿瘤恶性特征的生物标志物,更是直接参与了肿瘤的恶性进展过程。它能够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帮助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实现向周围组织的侵袭和远处转移,还能调节肿瘤血管生成,为肿瘤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靶向 EphA2 的治疗策略探索
鉴于 EphA2 在肿瘤中的关键作用,以其为靶点的癌症治疗策略成为研究热点。目前,主要有两种针对 EphA2/Ephrin A1 系统的治疗思路。一方面,通过抑制 EphA2 的致癌功能来治疗癌症,具体手段包括降低 EphA2 的表达水平、促进其降解或者阻断其激活过程;另一方面,利用 EphA2 受体,将治疗药物或免疫细胞精准输送到癌细胞及其相关血管,实现靶向治疗。
在临床试验中,多种靶向 EphA2 的治疗方法已经展开。例如,EphA2 靶向抗体 - 细胞毒药物结合物(ADC)和肽 - 药物结合物(PDC),能够将细胞毒性药物精准递送至癌细胞,实现对癌细胞的定向杀伤;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像已获批上市的达沙替尼,可抑制 EphA2 的激酶活性,进而阻断相关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识别和靶向 EphA2 抗原的 CAR - T 细胞疗法,利用改造后的免疫细胞精准识别并攻击表达 EphA2 的癌细胞;纳米载体则可以将靶向 EphA2 的 siRNAs 运输到肿瘤细胞,通过干扰基因表达来降低 EphA2 的水平。此外,未来还可能通过使用 EphA2 激动剂,如可溶性 EphA2 激动剂(A1 - Fc),或者其他小分子抑制剂阻断 S897 处的 EphA2 磷酸化,来抑制非规范信号传导,为癌症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EphA2 靶向治疗面临的挑战
尽管 EphA2 靶向治疗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由于 EphA2 在正常组织中也有一定表达,针对它的治疗可能会对正常组织产生毒副作用。同时,EphA2 受体复杂的信号模式使得靶向策略的制定变得困难,不同的肿瘤类型和患者个体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而且,EphA2 存在非激酶依赖性的致癌效应,传统的 RTK 小分子抑制剂可能无法完全抑制其致癌作用。
未来展望
利用达沙替尼等已上市药物进行再利用研究,以及开发新一代的多肽 - 毒素结合物等靶向治疗手段正在稳步推进。随着对 EphA2 - Ephrin A1 信号通路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有望更加精确地揭示其与其他致癌途径的相互作用机制,从而提高治疗的疗效和选择性,减少非靶向副作用。同时,将 EphA2 靶向治疗与其他疗法联合使用,也可能产生协同效应,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1.Eph receptor signalling: from catalytic to non-catalytic functions.
2.Emerging strategies for EphA2 receptor targeting for cancer therapeutics.